匡 氏 源 流 提 纲 江西省吉安市值夏镇麻洲村 匡始句须公,晋阳人,周末为鲁匡邑宰,以邑姓,生裕,兄弟七人,孝友,不仕,周定王时结茅庐山,故今庐山称匡山。裕生续,续生杼,杼生降,降生佚,佚生伯阳,伯阳生戚,戚生项、季、武。武生洞,传二世生击海,击海生异壬,异壬生约丁,约丁生瑷,瑷生而林,而林生椿,椿生......……
2017-07-13阅读:854
余匡姓乃黄帝之后,春秋句须为匡邑宰,后人以匡为姓。如周之匡俗,战国之匡章,汉之匡衡、匡衎,魏之匡昕,东晋之匡儒,忠臣孝子代有其人。大抵世居山西晋阳,故匡氏以晋阳郡为世系焉。至唐贞观年间,匡智居长安,贞观五年仕为监察御史,与房魏共相,协恭入年,遂厌薄名利,有超世之志,弃官隐居於终南山。有老人曰:此......……
2017-07-13阅读:1,061
古者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厥后则锡之以九有,官爵、谧号、职行、国邑。事之辨,而匡实昉诸邑,有周时鲁邑,曰“匡”,匡之贤宰句须公得封其氏,而子姓则大于晋阳,曰“裕”、字子孝者,天性孝友,兄弟七人结庐于建昌南康山左,故今豫章,《通志》记“匡庐山”。裕公之裔名衡,字稚圭,......……
2017-07-13阅读:1,381
我族原籍系江西吉安府。始祖匡以衡,又名以征,生于天启年间,系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四十四都地名东头村人。武学出身,效力军营。因有功,圣恩赐匡以征。授升为四川叙州府兵部。娶祖母刘氏。所生七子名曰仁约登真富维杰。后因时事变乱,长房仁祖平贼入黔。后大清定,五人复入川境创业于合江县西乡庙高支四甲地名沙河插占,......……
2017-07-13阅读:956
西汉丞相匡衡公32世孙,唐末洛阳参军匡珌公生三子。长匡义,为散骑大夫;次匡合,为洛阳军事幕僚;三匡索,任南平州守。唐咸通九年发生“庞勋作乱”后,匡珌公“领子孙七十余人,避地袁州宜春”,后匡义公又自江西宜春徙江西泰和千秋乡匡村,匡合公徙泰和仙槎再迁兴国茶园乡,匡索也迁泰和云亭杭溪......……
2017-07-13阅读:1,125
匡国良始祖原籍乃湖南省(古之统称湖广)辰州府辰溪县。原籍湖南省是否还有其他亲属,至今未知。 匡国良后裔与龙江匡氏的族源关系 匡国良后裔小支家谱记载:所来始祖兄弟二人名曰:国良、国泰。国泰祖生一子名正位娶王氏,后裔住居龙江名唤勐柳寨,其余之后孙不得其详。传说匡国良一世祖携侄经商来滇落业于龙陵镇安月亮......……
2017-07-13阅读:1,456
生殁时及功德 常德匡氏之始祖匡贵璋生于公元1368年(元朝至正二十八年,即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岁),殁于约公元1440年(明朝正统五年,庚申岁),享年约72岁,安葬于鄢家冲木形山(今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南竹村境内)。 始祖夫人孙氏生约于公元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岁),殁于约公元1441年(明朝正统六年,辛酉岁......……
2017-07-13阅读:969
在匡氏宗族这个大家庭中,我崇源公宗支是重要成员之一。本宗支一世祖崇源公自明洪武元年从江西泰和圳上鹅颈大坵(即泰和西门)徙居宝庆隆回以来,经历了六百多年繁衍发展,其后裔分布四省十一县数十个乡镇,人丁逾万。 一、二、三、四、五届谱均无详细记载。其父何人,其弟二人后又迁徙何处均无所传,生殁葬亦未详。故存......……
2017-07-13阅读:874
匡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其主流发祥于山东,已为史学所证实。目前,在北方地区,匡氏人口最多、聚集地最集中的地区莫过于山东省胶州市。 胶州市,原为胶县,1987年改为胶州市。胶州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胶州湾西部,是青岛市所属的一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79万。截止到2009年,胶州市匡姓9100多人,约占全市人口的1.2%......……
2017-07-13阅读:4,601
一、“授姓赐氏”典故译注 我族“匡”姓之为氏,考查古时鲁国(山东)有匡邑宰,句须又居开封长垣县西南之匡邑,从此就以匡氏为姓氏之根据,句须乃是封姓长垣县,居卫,又疑是鲁国另有匡邑而不知,这种说法皆不是。谨按熊俊运所写氏族笺释说“匡氏”晋阳是出于子姓,宋大夫封於“匡&......……
2017-07-13阅读:1,521
祖序原籍一世祖公匡国良原由湖广辰州府辰溪县,自明朝十三代(隆庆年间,公元1570年前后)上至云南省永昌府(今保山)贸易为生,来至龙陵县镇安所月亮田居住,娶杨氏为室,生一子名应学。国良祖故后落土镇安镇北月亮田。 二世祖公应学娶李氏,生长子德富,后因李氏先故,应学祖带长子德富移居芒市勐戛经商,后到弄坎买田......……
2017-07-13阅读: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