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1)日下午,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团结社区14幢匡家。“大爷,你把脚抬起来点。”“哎哟,好痒哦……”原来,这是58岁的匡世高每日三次的例行“工作”——为祝大爷洗热水脚。非亲非故,匡世高一家却始终将孤寡老人祝海山当做“自家老人”。晃眼23年,祝海山已是百岁老人,小匡也变成了老匡。听说重阳节“小匡”还给自己安排了活动,老人泪光闪闪:“要不是他们,我只怕早就……”
人多吃饭香,匡家添人
祝海山原是机投镇果堰村五社村民,膝下无子,和匡世高是邻居。1981年,祝大爷已77岁,虽然身体还硬朗,但行动已不比从前。“为图‘撇脱’,大爷每天只煮一顿饭,夏天有些时候他吃的饭都是馊的。就这样,我们把他接了过来。”言语间,匡世高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
老人还清清楚楚地记得第一次到“小匡”家的情景:那天清晨,匡世高的妻子徐贵香叫他去家里吃饭。祝大爷说什么都不肯,“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几经劝说,祝大爷才不好意思地来到匡家。坐在饭桌前,看着热气腾腾的稀饭、松软的白面馒头,老人久久不能动筷,泪水一汪一汪在眼圈里打转。“吃嘛,馒头趁热吃才香。”徐贵香夹了一个馒头递给他。嚼着馒头,喝着稀饭,祝大爷哽咽着说:“人多,吃饭就是要香些。”
从此,匡世高就成了老人的“小匡”,老人也就成了孩子们的“爷爷”。为照顾老人的口味,徐贵香都特意把饭蒸得软一点,把菜炒得清淡一点。长期如此,原本喜欢吃辣的一家人,已经喜欢上清淡口味了。
老人睡卧室他睡阳台
前年,匡世高一家和老人搬进了现在的新家。一室三厅,六口之家。“不管咋说,老人应该有个单独房间。”于是,老人一间卧室、女儿女婿一间、老伴女儿一间。匡世高自己在不足2米宽的阳台上铺了一张床,他说,“这里有花有草,空气好。”
匡世高的“房间”放下一张床后,只能侧身走过,他不以为意,“只要可以睡就可以了,讲究那么多干啥?”但祝大爷的房间却打理得干干净净:一张床、一个单人沙发、一个茶几。祝大爷过意不去,几次要求和他换房,都被匡世高拒绝了,“哪个当儿女的会让自己的父母睡阳台?”
谈起自己的亲身父母,匡世高有些歉然:“我这里不好住,他们就住在我弟弟那里。”
编者:愿天下父母都有这样的好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