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匡氏祖陵胄公之墓

2017-07-13    阅读 850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匡胄公字仲学,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由金陵(今南京)为吉州(今吉安市)别驾(通判)。

根据其职务记载,别驾(通判)主管州内官员的选用及其他事务,总领各事、司隶校慰,巡视辖区时负责在前引导,别驾乃刺史之佐也,古时州牧出使,另乘一乘而行者,即为别驾者也,位高权重,故唐时多皇族除此官职“郡丞”是也,唐末谓为通判。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相当于特派员,也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级别。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

胄公在吉州任职期间,因巡视属邑,道经泰和祁洲,喜其山水之胜,飘然有忘归之志。官满竟携家人往居之。泰和祁洲,现泰和县万合镇区域,地处赣江边,水路交通运输非常便利,其地形平坦辽阔,土地肥沃,不仅粮食高产,经济作物也名列其他乡镇之首,故号称“鱼米之乡万合圩”。万合圩气候温和、自然环境优越、风景优美,是繁衍人类的好住处。据相传胄公定居之处,原名叫“八石湖”,其有八石(亩)的一块粮田,比较低畦,四面地形较高,旱地围困,适宜种植水稻,因长期存水,似一湖其中,故叫“八石湖”。自胄公定居后,人口不断增长,人财兴旺。南宋时称作“匡家坊”。匡家坊成为吉安地区匡氏肇基的发祥之地。随后建有仲学公祠等,发展迅速。当朝盛威,远近闻名。

胄公生有二子,长曰琬,次曰瑴,琬后迁于安成之石门。瑴四世至常,常之子五人,其三曰垍因避安史之乱,于唐宝应年间(约762年)迁徙仁善绅溪定居,垍公又四世至稠(字茂林)仕为南唐蕲州刺史,归宋避讳易匡为康。

由于战争年代等等原故,后裔们逐一向外山区迁徙,久而久之,人走楼空,匡家坊就变成了今天的匡家坪。后裔们虽已徒迁他乡立基。但祖宗难弃,祖恩难忘。为了保护胄公之墓穴,特意顾用专人长期守护,可见,这就是匡氏后裔孝忠祖宗的一种特殊精神,也是匡氏后裔遵祖的一种崇高责任感,人不忘祖其后必昌。

胄公葬于原匡家坊,现叫匡家坪,位于现万合罗家圩地段,墓穴高大,座北朝南,前有宽阔的水田展望,四周有旱地拥抱,真是聚风藏水之宝地也。解放以前墓穴旁曾有一房子专供守墓人居住,解放后由于政策不许可已撤消,随后房屋由于无人修缮而倒塌。该墓于一九九六年冬由宣宁宝三支后裔共同重修。重修后的匡氏祖陵更受他姓邻居的爱护和敬仰。历来每到清明时节都有稠公之后裔有组织地专程从几十里外来到胄公墓前祭拜。平时管理以近居为主,分工负责,多年来墓穴一直完好无损。

江西吉安匡秋宇拜撰

2013年10月31日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