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乾隆圣旨《名标清史》

2023-03-20    阅读 1,547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乾隆帝,号弘历,公元1711至1799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少年得志,青年登基,中年强盛,老年扬威。25岁登基后,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在清朝期间为“康乾盛世”的最高峰。他重视社会稳定,统一了新疆,治理了西藏,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他经常出巡查访全国各地,先后六次下巡江南,闻名于世。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六省漕粮。非常重视水利发展,关心河道海岸建设,为农业生产起到了保护作用。按他自己评价所说:“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古未有之。”他非常重视德品教育,重视功德宣传。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乾隆帝对匡运昌旌表“孝友”荣誉称号。并且奉旨建造“名标清史”四字牌坊,崇祀本邑孝弟词、乡贤祠。

  “孝友”是善父母孝顺,善兄弟姐妹友爱。孝:孝顺、孝道、孝心、百善孝为先。一句话,对父母、长辈、师长、上司、国家、民族,始终要有敬重孝顺之意。孝:不是一句空话,是要落实到行动中来。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孝:是治国之本。孝:在古时候是天经地义的头等大事。孝:如一轮朝阳高高悬于天空般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孝:不需要金钱,不需要回报,更不需要花言巧语,需要的只是一颗赤诚的心,孝悌忠信。

  友:友爱、友好、友情、友善、友谊。友:就是彼此以朋友相称,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帮助,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和谐,志同道合,如异体同心。友:别人帮我,永远铭记。我帮别人,莫记心头。常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平安即是家门幸,孝友人间处处春。

  匡运昌,字邰公,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麻洲(芳洲)村人。家住赣江边,其地形低洼,清朝年间,其洪水泛滥,十年九灾,当地百姓曰:“春忙种,夏无收,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无论受灾有多严重,尽管颗粒无收,秋后有令都得先交清当年的皇粮,否则就是抗粮。抗粮定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百姓无粮不敢说,有苦不可言。百姓贫穷交加,灾难重重。运昌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据传说:匡运昌为了减轻乡亲们的负担,每当洪水到来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带领乡亲们进行抗洪救灾,听说乾隆45年、46年当中,眼看水稻长势很好,丰收在望,突然洪水暴涨,把只需十来天就可以收割的稻谷全部淹了,匡运昌当即立断,带领乡亲们日夜奋战在淹没的稻田里,帮助把能收获的稻谷从水里抢收回来,在运昌的带领下乡亲们相互协作,不分你我,不分老小,各尽其能,都投入到抢收当中。而匡运昌家的稻谷被淹也毫无怨言,他总是先别人后自己,乡亲们称他是人间救苦救难的活菩萨,积德行善的领头人。

  匡运昌为了长期能解决平民的后顾之忧,他不顾个人祸福,为国家,为农民献计献策,曾多次以书信的方式提案上报朝廷,要求朝廷对受灾区以皇粮制改为税务制。在当地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最终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圣旨:“同意对灾区改为税务制度。”税制对大灾地区可免税,对受灾小的地区可减税,此次决定解决了农民多年来的后顾之忧,乡亲们再也不需借钱买粮交皇粮了。百姓称赞他是大孝参天,大爱无疆。

  匡运昌是个敬老爱幼的好典范,传说:他家有年老的父母双亲,还有一对古稀超年的伯父母,另有一个长兄。其父母年老多病,特别是老母亲常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只靠别人照顾。端茶送饭,倒屎倒尿,翻身搓背,样样都需要运昌向前。特别是母亲看病,匡运昌一人要背去五六里外就诊,每次辛苦他都无怨无悔,总是乐呵呵地让母亲能满意高兴。众人都夸他是个大孝子,他总是把古人的话搬出来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孝子床前一杯茶,胜过坟前万堆灰。活着不孝死后再孝有什么用?古人云:‘滴水知恩当涌泉相报。’心中有孝,心存感恩才有充满生活的世界。自从自己出生以来,父母每时每刻都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之中,现在是自己报恩的时候。父母如土,子乃土生,敬重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人常道:拜天拜地拜父母,顺应父母为顺应天命。人怀孝心天地宽,神州万里百花艳。远求菩萨早得福,堂上二老就是佛。”

  匡运昌不仅孝敬父母,还要照顾年高的伯父母,伯父母无儿无女,眼看伯父母年老多病又无人照顾,运昌主动把伯父母接过来,由他抚养。有一次,伯父背上生黄蜂疮,黄蜂疮是多处灌脓点,这边好了,那边又灌脓,在过去是比较难治的一种毒疮,经过多月的医治,总不见效果。医生也毫无办法,说:“除非有拔脓的器具把脓头一个个拔出来才会慢慢的好。”运昌马上意识到:“拔脓头无非是把脓头吸出来。”医生说:“是这个道理,但脓疮是很毒的,谁能用口去吸呢?”运昌当即立断,将伯父背上的黄蜂疮一个点一个点的把脓头用嘴吸出来。为了长辈的病,他不计较个人危险,不怕苦,不怕脏,尽自己一片孝心。自从把脓头吸出后几天,毒疮就慢慢好转了,伯父不知有多高兴,见人就夸我有一个好侄子。此事也感动了医生,感动了当地群众,真是尽忠尽孝为亲人,除病消灾助老人。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个个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匡运昌还有一位哥哥,从小就患有先天缺陷,智商低下,每天需人看护他,不然就到处乱跑,在外面干坏事或遭小孩的欺辱,运昌认为身为自己的哥哥,理应照顾他,养护他,更不能讨厌他,嫌弃他,因此他不管是刮风下雨到农田干活,都要带着他,照顾他,护着他,为他寒添衣,暑解凉,无微不至,忠肝义胆,以孝兄弟之情怀,助兄弟之困难,为兄弟之孝道,皆众之唯赞!唯颂!敬天下之人,顺天下民心。

  运昌公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他毫不利己一心为公,他尊老、敬老、助老、爱国、爱民……。他是“孝友”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孝友”精神值得弘扬传承,“孝友”荣誉已光荣载入史册,故“名标清史”万古长存。孝友精神与现代精神文明是同步,立足于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事出发。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好风尚,人人讲奉献,相互促和谐,真情谱新篇,华夏颂经典,美德千载传,时代树正气,神州阳光灿。

下面是运昌公的功德篇。

  运昌,邰公,吉安麻州人,庠生,事亲至孝,笃爱同气,里中有田数百亩洪水壅塞,而粮仍存,公力阵当道,邑令于藻,为之上请得改为税,而民困苏。乾隆四十七年(1782)旌表孝友,奉旨给予“名标清史”四字建访。崇祀本邑孝弟祠、乡贤祠。

(本功德篇已载入吉安府县志,胄公族谱,中华匡氏通谱卷四,24页。)

  宝公三十七世孙匡秋宇撰

  公元二0二三年仲春于吉安


注:本牌匾是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所建,于公元2006年重建时换下。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