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津匡氏子女结婚,有的是男女自由恋爱,有的是媒酌之言。不少人还沿用一些传统的仪式,步骤是:
1.看初步:
男方到女方家初步察看,获得第一印象。
如果双方表示基本同意,女方就派人到男方家察看。
2.看大姑:
男方备好见面礼,至亲亲属一行几人到女方家,宾主坐定,姑娘端出第一盘茶,双方喝茶闲聊,一会儿姑娘来收碗,再泡出第二盘茶,这时,男方拿出早已准备的红包放到姑娘的茶盘里,表示同意,叫“轧茶盘”。上世纪七十年代,轧茶盘包了十元钱人们都会说男方慷慨、有钱,现在“轧茶盘”一般是一万元,女方也不会一礼全收,而是回赠男方一辆摩托什么的。
3.吃定庚饭:
彼此来往一段时间,加深了解,(也有不欢而散的)正式确立婚姻关系,就举行定婚仪式,叫做“吃定庚饭”,男方的所有亲戚,女方的主要亲戚都要出席,非常隆重。当晚,一般女方就留住男方家,基本上双方就会同居了。
4. 报日:
经过一段时间,就择定婚期,举行结婚典礼。男方的至亲和媒人一起带着彩礼红单到女方家下聘书,叫做“报日”,这天要将婚礼有关事项进一步商定。
5.婚礼:
婚礼当天早上,新郎带着新娘到美容店进行化妆,男方备好三牲九礼,不管远近,组织十几辆小车,娶亲的队伍到女方家,敬过祖宗,然后才开宴,嫁女宴一般在早餐举行。除了宴会前的嫁婚仪式,饭后还要举行一个简短而庄严的仪式,由族内长者敬祖,禀告祖宗,叫“祝祖”。祝祖时,新娘要面向祖宗,站在一只倒放的“斗”上,(“斗”是过去量谷子的器具)手里拿着一把筷子,祝祖完毕,鸣炮,新娘就转身向外,手朝后把筷子举过头顶甩掉,表示今后不吃了娘家的饭,新娘由她的哥哥或弟弟驮向门外等候的车子上,叫做“驮轿”,意思就是驮着上轿子,此时男方就会给背新娘的人一个红包“驮轿礼”,上面写着“负凤之敬”。
娶亲的队伍一路浩浩荡荡开往新郎家,还要请上两个摄像师沿途抓拍镜头,到了新郎家,新娘将从娘家带来的一袋红枣、花生、糖果洒在婆家的厅堂地上,任由小孩争抢,寓意“早生贵子,落地生根”。然后按照传统模式,新郎新娘举行拜堂成亲仪式,所谓“拜”,都是写意式的,一般行鞠躬礼的多,很少还有行三跪九拜大礼的。在农村办宴席的,就在午宴上发表一个祝酒词,婚礼基本结束。现在,即使家居农村的,也要把宴席订在镇上的宾馆酒店,那么,在家里完成上述仪式后,还要在酒店再搞一个“洋仪式”,请歌手主持,放礼花,奏婚礼进行曲,童男玉女陪同新郎新娘上主席台,双方父母、主婚人、证婚人一一上台······,亲友点歌,热闹非凡,新郎新娘风光无限。宴会过后的下午,新郎一些要好的朋友就进行“闹洞房”,新郎必须以丑角的形式出现,比如闹洞房的主持人要求新郎戴着破草帽,拉着板车,载着新娘,敲着锣游街,按照要求喊口号,总之是千方百计取乐,不过不会过分出格,总体上比较文明。
6.圆月、过门:
婚期满月, 女儿父母思念她,要上门去看望她,叫做“圆月”。同时“理论上”作为首次到女婿家又是“过门”,过去这也是一次比较隆重的仪式,现在进行了简化,就在男方到女方家“报日”的当天,将请亲家“过门”的请帖一次送达,女方也在婚礼当天办好“过门礼”带过去,“过门礼”里面有100个饼,寓意一是“圆月”,二是“一百个满意”。
来年正月,女儿女婿回娘家向父母拜年,女方娘家籍此机会邀请男方父母及至亲同时到家里作客,叫做“接亲家过门”,这个仪式也是比较隆重的,实际上在婚礼那一天就备好了请帖,交给男方长者,请帖叫做“书子”。亲家过门那一天,娘家的至亲都到场陪客。
从此,双方你来我往,亲情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