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匡思尧告御状《通水利疏》 从此明君重“三农”

2017-07-13    阅读 499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近几年来,中央领导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在各级领导讲话、报刊文章中,频频出现“三农”这个词,它是“农村、农业、农民”的简称或代称。人们都以为“三农”这个词是相当现代的词汇和用语,其实不然。“三农”这个词古已有之,是明代翰林、后来当过大学士、主编过《永乐大典》的解缙首创,而且当初首次使用“三农”这个词的时候,本意就是指的农村、农业和农民。

解缙首次使用“三农”这个词,其缘是因他的同乡、万安老表匡思尧告御状引起的。

明洪武甲戌(1394年),已是大明朝的第27年了。江西吉安府万安县连遭水旱灾害,诚信乡第六都剡溪村靠山边,本来旱不缺水,涝不怕水,但因为地方官不管村寨整修堤坝的事,弄得旱涝之时,水流不畅,农民白吃苦头。村民匡思尧为疏通小河流的事(即今日之小水利工程),合计过两年,他找过都、里(自然村或若干户的两级管理机构),都头里长只管到巴掌大的地方,管不了再大点的范围。他找过县衙和知府,谁知县府两级竟说:“多少大事要本官去做,哪有闲工夫听你小溪流水的事!”匡思尧一忿之下,逼得告了御状。

皇帝朱元璋也是苦出身,听得农民遭受水旱之苦很难过,得知府县推诿竟然不管,这农业怎么搞得好?农村怎能得安宁?无怪乎农民要越级告御状!朱元璋颁诏查处吉安府和万安县,同时把不但反映农民疾苦,还对治理小流域水利提出具体意见、并画出草图明示的万安农民匡思尧召到京城。朱元璋听他详细叙述了乡间情形,尤对他谈及乡村小流域水旱情况及治理的办法十分欣赏,就把匡思尧这样热心水利的实干家留了下来,让他为老百姓到各地去督促地方办水利。

匡思尧过于老实,不少地方官员看他出身贫寒,不是举人进士出身,不大愿听他的小水利论策和具体意见。此时,与匡思尧同属吉安府,来自吉水县的解缙前两年考中进士后被授予翰林,在朱元璋身边当差,给匡思尧出了主意,叫他再下去督办水利时,拿上朱元璋对他来信的御批,这等于捧着圣旨来了,谁敢再马虎小视!后来匡思尧被留在了专管百工山泽的工部,并官至虞衡主司。

解缙对匡思尧及其经历深有感慨,农民特别看重水利,是因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的稳定,农民能否安居乐业,于“水”十分重要,各地官府对此是不能轻视的。匡思尧告御状是迫无他法,能有个善终,于国于地方于农民都是好事,于是写了一篇《疏源记》,记下此事,并吟诗一首《疏源诗》云:

一封书奏罢,万里尽疏通。泽及长沮稼,名成大禹功。

渊源无昼夜,歌咏遍西东。足慰“三农”望,从玆乐岁丰。

“三农”一词,就首制于此诗,言下之意就是“农村、农业、农民”的简称或代称。

匡思尧的告状信在朱元璋御批时已改称为《通水利疏》,和解缙《疏源记》等一并收入清同治十二年版《万安县志》以存史资政,诏醒后人要想国泰民安,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三农”。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