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国货大本营——蓬莱市场

2017-07-13    阅读 393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原载2008年3月16日《新民晚报》  

1929年创建的蓬莱国货市场 匡仲谋先生

蓬莱市场,亦称蓬莱国货市场,建于1929年,位于南市蓬莱路中华路口,占地24亩,是华界内著名的市场,向来人气十足,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的国货大本营,曾多次举办国货展览会。1937年日军侵占南市后,该市场被日军付之一炬。
一、创办人匡仲谋
匡仲谋(1877-1956),名启墉,无锡人,出身于塾师家庭,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在上海开设亚东棉业公司,1905年在家乡开办亨吉利布厂。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与人合股开设宝成纱厂、合作创办天原电化厂,以及春元、大费钱庄等。同时在上海创办永宁地产公司,在无锡开设三乡垦牧公司,最多时拥有地产1200余亩。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匡仲谋还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乡杨墅园创办匡村学校,先后捐资30多万元,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维持日常的开支。该校现改名为“锡山高级中学”,是江苏省的一所省重点中学。
匡仲谋的社会职务众多,曾任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理事、中华国货维持会名誉会董、上海市民提倡国货会会员、无锡旅沪同乡会副理事长、锡金公所理事等职。据1934年上海市钱业同业公会统计资料,位于山西路的春元吉记钱庄及天津路的大麦钱庄,匡氏都是重要股东。这样,匡仲谋以棉纱业起家,兼及银钱业、地产业和商业,并热衷于捐资办学,造福桑梓。在无锡,匡氏曾与著名的荣氏家族相媲美,一度有“南荣北匡”之说。1956年匡仲谋病逝于上海。
二、精心擘画建市场
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着手各项市政建设。此时,匡仲谋在沪创业已近30年,积累了数百万两银的巨额资金,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饱尝了宝成纱厂被日商低价收购的苦果。在兴办实业的实践中,他深知民族工商业成长的艰辛,决心开辟华界,为各家著名厂商提供产品集中展销的场所,以抵制租界的外国势力。老城厢欠缺大型商业设施,匡氏的永宁地产公司在蓬莱路中华路口拥有一块24亩的土地,匡仲谋见时机成熟,于1929年1月动工兴建蓬莱市场,并在《申报》《民国日报》连登招商广告。政府也因此举对南市建设颇有益处,表示支持。
为筹建市场,匡仲谋不远千里,亲赴北平、天津、大连各埠实地考察,精心筹划。匡仲谋原设想建五层楼的新式商场,后改为分四个步骤,计划五年内全部完成。第一步,先仿照大连湾商场模式,在场地中央建月台式房屋数百间,招设多家商店;第二步,在场地西部建三层或四层的屋顶花园新式市场,开设大型商店,并注重娱乐设施的建设;第三步,在南面建四至五层的屋顶花园更新式市场;第四步,在第一步基础上重新改造,建六层或七层楼屋顶花园最新式市场,要合乎科学的、美术的、雄壮的、安全的、永久的几个条件,供工商界、艺术家共同发展,并筑天桥,将三个部分联成空中走廊。若全部计划完成,最终建成南市最大的综合性百货商场。
整个工程由新华建筑公司设计规划,乔顺记营造厂承造。1929年1月蓬莱市场主体建筑全部完成,共计房屋150间,呈回字井字形。门楣窗栏设计为清代宫殿式,富丽堂皇,绚烂夺目。四周出入口均设置美轮美奂的牌坊,并请胡汉民、吴稚晖、穆藕初、张群、秦润卿、钱新之等军政要人、社会名流题写门额,以壮气势。房屋整齐划一,内外空气流通清新,光线充足。
为吸引更多顾客,除大大小小国货品牌外,市场还有集贤楼酒菜馆、迎宾馆、茶楼、书场、天乐窝剧场等,南面有跑驴场、锦秀阁,东部有蓬莱大戏院、蓬莱照相馆、青年弹子房。为了统筹资金,匡仲谋自己在市场内开设蓬莱银号,自任总经理。
市场规定场内商店不能经营劣货,所有商品都须标明价格,实行不二价,一改讨价还价的习气。减价时也实行统一,非减价时期不得任意减价。匡仲谋对店员的要求是对所有顾客一律和颜悦色,童叟无欺。商场还开设工读社,组织各商家的店员在空余时提高文化、学习知识。商场与商家共同组成一个商事研究委员会,遇事则通过该委员会商决。为了提高各商家店员的文化水平,商场还开办“青年工读社”,以“手脑并用,双手万能”为校训,开了相当于初小和高小两个班,每天晚上上课,学生只要交一点书籍费。
蓬莱市场开业以来,各店生意兴隆,原本冷落的南市繁荣起来了,从文庙路的文庙和市立动物园到蓬莱市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既是一个完整的购物场所,又是老城厢的娱乐中心,连住在租界的人们也常来白相蓬莱市场。
三、国货运动的重要基地
蓬莱市场建成后,著名国货品牌纷纷入驻设店,有冠生园食品公司、大中华橡胶厂、美亚丝绸厂、亚浦耳电器厂、中华珐琅厂、五洲大药房、三友实业社、家庭工业社、张小泉杭剪店、上海土布商店、明星内衣公司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国货运动风起云涌,1933年国货年,1934年妇女国货年,1935年学生国货年,掀起国货运动的大潮。蓬莱市场倡导国货,抵制日货,举办过多次国货展览。
蓬莱市场建成不久,浙江温州、台州、绍兴、宁波等地水旱灾情严重,旅沪浙籍人士心急如焚。1930年,旅沪全浙救灾会联合五个国货团体,在蓬莱市场组织临时国货商场,3月8日举行开幕典礼。一时蓬莱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当时曾有记者评论道:“顾客如云络绎不绝,开沪南未有新纪元。”到会者有工商部长孔祥熙代表赵晋卿、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代表陈得宽,以及王晓籁、王一亭、褚慧僧、匡仲谋、陈翊庭等名流,各界来宾七八百人。褚慧僧为大会主席并致辞,赵晋卿、王晓籁、陈翊庭等先后演说,主旨是救济灾民、提倡国货、振兴华界商业。当日蓬莱市场营业极佳,三友实业社、五洲药房、中华珐琅厂、冠生园、日新搪瓷厂、仁昌永料器厂、泰丰公司、上海鞋室等数十商家营业额均在几百元以上,多者千余元。匡仲谋与商家约定,只收三分之一房租,可见其重义轻利之热忱。
1932年6月,为抵制日本洋布,蓬莱市场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土布运动大会。开幕式上,匡仲谋亲自上台宣讲提倡国货的意义,胡蝶、陈玉梅、高倩萍、夏佩珍等十余名影星,身穿场内商家精心裁制的土布旗袍,一起登场亮相,轰动一时。附近的上海中学、务本女中等校学生纷纷带头穿土布学生装或土布旗袍,不仅仪态朴素大方,更体现了提倡国货、抵制外货的爱国情操。这个土布运动很快就扩展到江浙等省,杭州、嘉兴、无锡、苏州等地相继仿效,社会影响巨大,为国货运动壮大了声势。
1934年年底的一个晚上,蓬莱市场又组织过一次别开生面的提灯晚会,100多家厂家商号人员,以及中小学生,提着形形色色的彩灯,从市场内出发环城游行,大家兴高采烈、煞是热闹,彩灯上的标语有:“凡吾国民不论男女,须一律用国货”、“用国货从家庭起,一转眼普及全社会”等等,观众人山人海,大家一直游行到午夜才回到蓬莱市场。
四、鲜为人知的《上海报》
1929年10月1日,匡仲谋创办《上海报》,报馆初设九江路望平街东首又新里,后迁汉口路美仁里。该报以时事政论为主,兼顾文艺、商情等,由于匡氏的关系,曾有多位军政要人为报纸题词。
《上海报》以“表率舆论、指导社会”为使命,报头下方醒目位置印有“语铃”:“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该报每日出版,4开4版,总发行量约2.5万份,其中上海1万余份,外埠1.5万份。《上海报》所需经费由匡仲谋独力承担,日常支出一般以发行及广告收入维持,不足时由他再行筹措。聘请著名报人王雪尘主编,曾在蓬莱市场内开设冷香阁碑帖印社的陶寿伯任协理兼编辑主任。
上海图书馆存有该报,内容、题材相当丰富,特别是刊载了许多言辞尖锐、抨击现实的杂文,令人耳目一新;由凤子主编的《戏剧周刊》专栏,是上世纪30年代左翼剧联的一个宣传阵地。在蓬莱市场开展前后,《上海报》曾设计过一个创意广告。第一天整版刊登一个大“蓬”字,第二天“莱”字,第三天登“市”字,第四天登“场”字。连续登载数轮,发挥了显著的广告效应,蓬莱市场营业日趋兴旺。
1937年八一三战火燃起,《上海报》连出十期上海军民奋力抗击日军的“号外”后被迫停刊。1938年1月23日复刊,但仅维持一年余,1939年3月31日再次停刊。
五、蓬莱大戏院
蓬莱大戏院(1952年改称蓬莱电影院),在上海电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原址位于今学前街111号,由匡仲谋投资建造,其长子匡宝莹任经理。戏院共8间,800座,每日放映3场,在当时属于大型影戏院。1930年1月18日,蓬莱大戏院开幕,首映美国环球公司所摄制的影片《情海巅花》。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儿女群情激愤。8月7日至13日,由中国剧作者协会集体创作的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在蓬莱大戏院连演七天。此次联合演出阵容强大,由崔嵬、马彦祥、王震之、阿英、于伶等17人编写剧本,最后由夏衍等定稿。主题歌由塞克、孙师毅等作词,冼星海、周巍峙等谱曲。洪深、唐槐秋、袁牧之、宋之的等组成19人导演团,参加演出的有赵丹、金山、周璇等一百余人,演出气势磅礴、激荡人心,震撼了上海滩。演出日夜进行,有时还加演临时场,一直持续到八一三战事爆发。当时《申报》评论该剧“是一颗掷向民众深处的爆烈弹,猛烈地激动每一个观众的神经,沸腾他们的热血”。刚从日本回国的郭沫若看了《保卫卢沟桥》后,满怀激情地写道:“卢沟桥虽然失掉了,我们依然要保卫卢沟桥!”公演期间,恰逢七君子出狱,社会各界又在此举行了欢迎大会。
八一三事变后,蓬莱市场罹日军战火,中央商场全部被焚,市场内各厂商损失惨重,据统计总值相当于2500根金条。惟市场东南角的蓬莱大戏院幸免于难,但不久被日军强行占据。抗战胜利后,戏院由匡宝莹收回,并向上海市警察局、财政局、社会局等机构重新申请登记,于1945年10月10日复业。1952年12月,改名为蓬莱电影院,曾为上海市特级影院。由于市政建设需要,现已拆除,另筑高楼。
匡仲谋也计划重建蓬莱市场,终因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未能如愿以偿。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货运动大潮中,蓬莱市场成为宣传国货品牌的重要基地,起到了政治和经济的双重作用。回顾蓬莱市场的发展历史,对现今振兴老字号、重塑国货品牌不无借鉴作用。
(本文承蒙匡仲谋的孙子匡志新先生提供部分资料,谨致谢忱。)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