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匡徐一家 源远流长

2018-03-03    阅读 1,252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本文转载自匡计洪前辈新浪博客文章:

  我近日与徐之骄子风诚先生通电中,获悉剅口地区名门望族徐氏编辑出版《荆楚林溪徐氏人文辞典》,这是监利乃至荆楚的一项文化盛举。其中主要篇幅介绍徐氏名人的奋斗历程、卓越事迹,这将充分展示徐氏丰厚的文化底蕴,将折射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地方特点特色。亦将极大地教育、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为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作出更大奉献,创造更加辉煌的业迹。

  徐氏历史悠久,肇封夏初,秦汉望出东海,今为华夏百家大姓之十一位。历来人才辈出,星汉灿烂。虞舜时,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封其次子若木于东海之滨的徐地,始称徐君,周穆伯益65代孙诞(偃王)治国有道,被推为东戎各国盟主,史称东戎为徐戎。秦时徐福远航日本,传授中国文化和生产技术,教民种植五谷,栽桑养蚕,采药治病,锻打铁器,深受日本人民拥戴。唐代重臣徐茂公,有口皆碑;朱明徐迟“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清末乾学、元文、秉义兄弟三人,均已进士入朝,人称“昆山三徐”、“一门三进士”。民国时期,有世昌疾呼停止内战,共赴和平,实业强国。共和国元帅向前,大将海东身居高位,胸怀坦荡。徐氏谦让仁爱,厚道耿直,忠诚爱国,刚正不阿,是徐氏先贤共同的特点。当代仁人志士,更是沉雄多姿,灿若群星。农工商学,党政军团,各行各业,人才济济,共创千秋之伟业,应书不朽之盛誉。以褒英俊,以振家邦,光前裕后,承上启下。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晚年通过学习探讨,始知匡徐一家,渊远流长。匡徐同得姓于殷周,授姓于鲁豫,匡之第二十九世祖崧公亦赘居东海,其子纲公汉宣帝时为东莱大守,纲之子匡衡公居东海苍山兰陵,元帝时为丞相,封安乐侯。史实说明匡徐两族先贤前2000多年前就源于一地。匡徐有缘,1400多年后,即明洪武二年,匡氏历84世之思昭公,因遭武弁之难,携子世隆、世兴二公,由江西太和奔楚之监利林溪老鹳窝,两姓又同居一地。为避祸端匡又易姓为徐。匡氏传世始祖名句须,为不忘祖姓,故谐音曰“徐”。此乃“匡徐一家”的由来。咸丰八年,匡氏先祖具呈当局批准光复祖姓。直到今天,林溪匡氏第六世祖从监利迁入湖南华容伍家庄支,人丁较江北要多,仍称徐姓。徐姓出自东海,匡氏望出晋阳,华容匡裔徐氏有句名谚“徐姓本是东海郡,晋阳才是我的家”。“匡徐一家”在该地妇孺皆知。他们一世祖墓同葬于老鹳窝,保护完好。他们常渡江祭扫,同宗异地,亲密无间。

  无独有偶,徐匡不仅同居于贯穿监利东西全长120里的林长河畔,因水乃生命之源,水生万物,而两姓又不谋而合,不约而同,都在姓前冠以“林溪”,曰 “林溪徐氏” “林溪匡氏”。地以人为重,人以地为贵。

  剅口地区滨江旁湖,河湖港汊,星罗棋布,交通便捷,水资源丰富,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匡氏受地域之惠,托先祖之福,明代中叶,只有1500多人丁,竟出现了“五举三进士,隔壁两知洲,四十八秀才”的奇特文化景观。而这些先哲都是以徐氏据称。匡徐两家在洪湖西岸都是望世大族,故民间有一个俗称“南有匡徐,北有彭柳”。

  “匡徐一家”还有一个不解之缘。那就是联姻之亲情与真情永存。如古之“朱陈一村而结好,秦晋两国也联婚,一代衍百代之传。”翻开匡氏族谱,许多老孺人都为徐氏,仅我的老家左邻右舍就有好多家奶奶姓徐,为匡氏繁衍生息,功不可没。匡氏亦有许多姑姑为徐氏之贤妻良母,使之子孙蕃蔗,瓜瓞绵绵。近代匡氏一届名户匡月洪公之女嫁给省模范教师徐诚秋先生,原县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徐风让先生之老伴亦为匡氏。我的堂兄、胞兄之孙女,亦为徐氏贡三户尊及乡里贤士风协公之孙媳。两家联姻从历史到现在,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由于上述因素,故我对徐氏家族怀有深情。欣闻徐氏编纂人文词典,我脱口念出了四句话:“匡徐一家,情同手足,血浓于水,源远流长”。当我将此告知徐风诚先生,他反复诚约我就匡徐历史渊源写几句话,以解其意,以示来者。故不揣浅陋,陈述俚语,以资纪念,以示庆贺。并愿我匡徐两家子孙,世世代代效法先辈,相互帮扶,患难与共,和谐相处,携手共进,为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而不懈进取。

  林溪匡氏计洪

  2014年12月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