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明初胶东卫所军户的祖籍观念,读胶州匡氏始祖墓表有感

2023-07-07    阅读 488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在阅读古代的族谱时,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不少家族的始迁祖在去世之后,都没有安葬在居住地,而是会归葬原籍(祖籍地)。

这一现象不仅在民户中存在,在明代胶东卫所的军户当中也并不鲜见。

笔者之前虽然知道此现象的存在,但并没有看到详细的原因解释。直到前几天拜读胶州匡氏始祖墓表之后,才得以释疑。因此摘录简述之,以作札记。

匡氏,是明清时期胶州的望族之一。其家族渊源,在《胶州志》中就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根据记载,胶州匡氏始祖名讳为匡福。他原籍淮安府赣榆县,曾仕元为官,后投奔朱元璋麾下,立有军功,先被封为百户,后升为副千户。匡福年老体弱之后,由他的长子匡德承袭军职。明洪武二十五年,匡德升任胶州守御所正千户,开启了匡氏千户家族在胶州的历史。到了明代中期,胶州匡氏除了承袭原有的军职之外,也在科举考场上开辟了一条新路,到了明末清初,逐渐完成了由军功世家向科举门第的转变。

匡福本人虽然没有在胶州任职,但他的儿子匡德担任胶州所正千户之后,他也一起来到胶州居住。明洪武三十三年九月廿一日,匡福“以疾卒于胶,盖享年六十有六。”

关于匡福的事迹,在《武徳将军千户匡福墓表》有详细而权威的记载。这个墓表收录在明代的《金文靖集》中,到了清代一起汇编到了《四库全书》里,刚才提到的去世时间和地点,就出自墓表的内容。

前已言道,匡福的原籍在赣榆县。在他去世之后,到底是安葬于胶州还是归葬于赣榆?家族内部曾就此展开过讨论。最终决定,将匡福和配氏的遗骸归葬赣榆县的匡氏祖茔。

做出这一决定的前后经过,在墓表中也有详细提及,文称:

“公之卒也,与葛宜人(配氏)同(脱字,原文可能是葬或者厝)于胶州西郭门外。贵以胶非乡,与济谋曰:‘赣榆,吾祖宗丘墓所在,今以二亲(脱字,同上)于此,恐一旦他适,则岁时祭享将安所托乎?且历世既远,子孙隔绝,其坟墓必为丘墟,又安能保其无虞哉?’遂以永乐某年四月,奉公与宜人归于其乡某山之原,从先茔也。”

上面提到的“贵”,即匡福的长子匡贵。“济”就是匡贵的长子、匡福的长孙匡济。从匡贵和匡济的对话来看,之所以将匡福夫妇的灵柩归葬赣榆,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个原因就是祖籍观念。赣榆县有匡氏祖茔,归葬赣榆,“从先茔”,是一种归属感的体现。

第二个原因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明代初期,卫所军户时有调动,并不像明代中后期那样相对固定。以胶州匡氏始祖为例,他本人先后在沂州和莱州任职,后面他的长子就调到了胶州。如此频繁的调动,让匡德、匡济不得不做两手打算。他们担心如果将先人安葬在胶州,后面一旦调到了他地任职,祭祀就不方便。并且不就近守护的话,年代久远,一座孤坟而容易成为荒丘。而归葬匡氏祖茔,老家有族人守护,就没有这方面的忧虑。

正是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匡德、匡济最终做出了将先人归葬赣榆县的决定。归葬之后,匡氏祖孙专门请人撰写了一篇墓志铭(与刚才的墓表不同)。铭文为传统的四言句式,相当文雅,现摘录之,以飨读者。

铭曰:

“匡姓孰始,肇自句须。世家于淮,有田有庐。爰及于公,奋迹戎行。去逆效顺,为士之良。命守东海,再迁于莱。捍攘敌寇,其声恢恢。屡加升擢,报酬厥功。晩赐休致,遂获考终。惟公有爵,传于子孙。惟公有庆,远庇来昆。淮山苍苍,淮水澄澄。我铭公墓,永世其宁。”

(本文作者:耳左月)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