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匡山书院缘之源

2017-07-13    阅读 350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泰和匡山书院校址大门  

匡山名由,定是来源于有匡氏定居之源。其名多地有之,四川、山东等地匡山宝名传至全国,江西也有匡山之名所存。江西泰和匡山由来久远,也来自匡氏所创之地。位于江西泰和县境内东部辖区的苑前、灌溪、中龙三乡镇的分水岭,海拔906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原名义山,晋代始称王山,唐代称匡山,现名又叫紫瑶山(也有称子瑶山)。那里青山迷人,四季如春,清泉长流,甘爽似蜜。泰和匡山其名气不仅在于山峰之高峻,林木之茂密,岩石之奇特,还因为它有众多寺院及三醮坛、九峰峦等参观之处。

历史资料相传,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长安监察御史匡智,因厌薄名利,弃官别妻孥,与侄匡大郎一起云游四方,在庐山游玩七日之后,意想此山修炼得道,忽遇山中一老樵夫,老樵夫对他们说:“此山阴地,仙不可得,南有名山阳地也,盍往居之。”二人于是来到吉州的义山(也叫王山)。在义山的白鹤观里育诗著文,并设炉炼丹。因而乡人将义山改称为“匡山”。自此匡山名威长存。

匡山其有九座峰峦,就象九支硕大的山笋,插入云天。另建有三处醮坛,上坛在第一峰,为王子瑶所建(故也有称子瑶山),中坛在第八峰为匡智所建,下坛在第九峰,为匡大郎所建。匡智在中坛,朝夕修炼,几年过后的中元节,天降仙衣,匡智服之,足下云生,飞升而去。为此大郎在第九峰立第三坛,亦于次年七月七日尸解。事闻于朝,敕命人塑像立祠以祭拜,有匡郎庙、崇云观存于后世。后来匡智的儿子匡麟到这里寻找父亲不遇,就在江西泰和金华山南麓(现泰和灌溪镇灌溪林场旁)置地繁衍生息。

沿至宋代,朝廷太史张瑶山慕仰匡山风光,以自号瑶字改山名,并冠以象征吉祥和权势的“紫”字为合,自此,“紫瑶山”之名沿称至今。(其重庆永川插旗山匡氏宗谱主修序也曾有基本相似记载。)

山上有罗汉寺,其罗汉寺内有十八罗汉像。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时,这里还曾是红军某部的后勤部所在地。位于罗汉寺右侧的罗汉泉,泉水常年不枯竭,罗汉寺为匡智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原寺已毁,现为1998年重建。其定光岩前有“匡山胜境”的庙额高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匡智公、匡郎公积善行德,慧高得道。其真正成为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匡山威名大地,流芳百世,二公功不可没。有匡氏才有匡山,有匡山才有匡山书院之存。

匡山书院位于匡山脚下,系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苑前乡书院村,建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是我国的最早书院之一,历时千余年。据地方志记载,属吉州最早书院。

匡山书院创史人——罗韬(公元886—969年),字洞晦,号匡山。从小就有志于学,谈于名利,清修苦学,博览群书,智通视广,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曾做长沙能判。长兴年间,援端明殿学士。由于宦官弄权,政治腐败,自己无意仕进,故以疾乞休,回到泰和后,离开中团老家,来到风景秀丽的匡山。在匡山脚下居住,潜心于学,隐居终身,因他学问渊博,品行高洁,故四方来求学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青年求学的要求,遂建书院,以育贤才。后唐明宗李亶知道他的求知生员很多,影响很广,而且当地民风也日益好转,教绩显著,特颁敕书表彰,命翰林学士赵风为书院书写题名为“匡山书院”匾额。并赐罗韬号“匡山”。这样,匡山书院开始闻名天下,留传后世。罗韬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位诗人。其曰:“忠言直许能扶国,循吏仍知不近名。今日西昌人尽喜,廉泉先已为君清。”“征书不浼平生志,祗为青山别有春。”罗韬先生称得上是吉安甚至全国“士大夫办学”的先驱。“征书不浼平生志,祗为青山别有春”这就是他办学精神的写照。

匡山书院大概在元末毁于战火,其后裔曾三次重修,至清仍为讲学之所。一千多年间,文人学士慕名来游览的人很多,写下了许多赞美匡山书院及罗韬办学的诗文。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便是重学兴教,成为了当地的育教中心。80年代该书院设立有完小和初中一年级、二年级。曾一度改名为“匡山小学”、“书院小学”。90年代经过维修后又恢复为“匡山书院”。至今苑前乡匡山书院依然延续着浓厚的尚学之风,在当地流传着“紫瑶山下博士多”的说法,居有关材料统计,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30多年间,先后产生了有58名之多的博士,占全县博士总数的六分之一,苑前乡18个行政村,几乎村村有博士,因此也被誉为“博士之乡”(原书院旧址及有关历史资料至今保护完好)。

匡山书院久经不衰,培育出了众多贤才,功不可没。历代居住在匡山书院旁的早禾坑匡氏村民们更是无比高兴和自豪,他们精神豪爽,言语动听,“我们是匡氏族人,匡族爱匡氏,匡氏树匡山,匡山恋书院,书院兴文风,文风育人才,人才倍增。”桃李满天下,学风谱贤良,可敬可贺,可歌可泣。

吉安匡秋宇 纂稿

癸巳盛夏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