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匡裔方氏之渊源与变迁(一)

2018-03-03    阅读 1,115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中国姓氏,是中国几千年父系社会全过程的见证文化,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过程和国家统一上,中国姓氏文化曾经起着独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

  在我们的人生中,姓氏和祖籍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如当我们认识一个人或向别人介绍自己时,自己或对方首先想了解的是“你贵姓?哪里人氏?”。几千年来,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中,如果彼此同姓同宗,无形之中相互之间会产生一种亲和力。因此,姓氏与祖籍在中国人心中的份量是非常重要的,它有着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作用,甚至是可能成为我们人生立业的一种机遇。

  姓氏有源,祖宗有根。寻根溯源,探脉清支,认祖归宗,祭先祀祖,孝敬父母,延续香火,是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的传统。可以说,正因为这种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使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亲和力、同化力和凝聚力。

  我们匡(kuang)裔方氏自周朝匡句(gou,音勾)须肇氏,至北宋初立易匡姓为方姓,几千年来匡氏匡裔家族的繁衍生息,迁徙聚散,分支演变,悲欢离合,大多零散见于族谱之中,但是缺乏详实的记录和佐证资料。由于以前信息、交通的不发达,对历史、族史资料的查询、交换难以实现,特别是在明朝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匡裔方氏初修成谱之前两千多年的族史没有系统、详实的记录,而以后的几次族谱续修间隔年代也太久。所以,对匡裔家族的起源、演变、繁衍、分支和迁徙,前贤一直没有过较为系统的搜集、考证、研究、分析和整理,有些记述存在着前后相矛盾或与历史年代和史实不相符,甚至不合逻辑和自然规律的问题。千年来,这些疑难问题没能得到解析,因以疑传疑,以讹传讹,使后人读谱似懂非懂,一头雾水难明真象。

  我们匡裔方氏做为中国姓氏和客家的一部分,但在诸多的姓氏专著和客家文化书籍中,尚未发现对匡裔方氏的起源与变迁的有关记述,说明外界对我们匡裔方氏并不了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们匡裔方氏后人有责任研究、理顺自己的族史,让大家多了解我们的历史,扩大匡裔方氏的知名度,这不但是对我们氏族的贡献,同样也是对中国姓氏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贡献。

  笔者多年来业余研究我们匡裔方氏族史,参阅了一些其他匡氏、匡裔支系族史资料,同时查阅、对照了相关史书,对兴国祖居地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考察,现试图对匡裔方氏和有关匡氏支系的渊源、演变、迁徙进行较为系统的考证、分析和整理,尽可能地解析一些疑团、谜团和更正一些谱载错误,理顺族史脉络,为研究姓氏和客家文化的学者提供一份匡裔方氏的族史参考资料,同样也是使我们匡裔方氏对自己的族史有一个较为明晰客观的了解,希望为我们匡裔方氏子孙的丕振家声、光宗耀祖能起到一些启迪作用,也希望通过本文对俊贤研究族史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更希望外迁其他地区尚未联宗的匡裔方氏宗亲能够通过本文了解兴国、于都、宁化、宁都匡裔方氏的变迁情况,最终能够达到宗亲联系、交换资料、寻根溯源、联宗续谱的目的。

  一、匡 姓 匡 裔 的 渊源

  要追溯匡姓匡裔的渊源,我们首先还是要了解中国姓氏的起源。

  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母系社会。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最早时,姓为氏的支系。如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黄帝统治中原大地后,其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有姓十二:姬、酉、祁……等,这十二个姓事实上是有熊氏部落的分族。到了西周,作为血缘关系的姓和氏之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姓明婚姻,世代不变,氏辨贵贱,随时更移。西周“裂土分封”,同姓、异姓诸侯国1300余,天子尊为大宗,诸侯称为小宗。国君嫡长子继承国位、爵位和姓,百代不变其姓,此谓大宗;嫡长子以外的儿子统称庶子,凡获得分封的另立一家,获得新氏,多以封邑为氏,称为小宗。庶子的嫡长子又继承新氏族,其他儿子再立新的支氏族,往往以封的乡、亭为新支氏族。没有土地可封的儿子,或以先祖的号、谥、官、名等为新氏族,五代以后降为庶民,无氏可立。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实施“郡县制”取代了周朝的“裂土分封制”,皇亲国戚,文臣武将也没有自己的封土,使原先代表贵贱的“氏”与区别婚姻的“姓”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姓与氏都只剩下标记血缘系统符号的作用。因此姓与氏已混合为一了,统称之为姓氏。

  远古时期,神农氏为黄河流域部落的君主。因神农氏居于姜水而以姜为姓,以火德王,故叫“炎帝”。到4700多年前,神农氏已经衰微了,少典氏的后代有熊氏国崛起,君主为公孙轩辕。公孙轩辕因居于姬水(今陕西岐山县岐水),故又改姓为姬。轩辕氏打败了神农氏,又擒杀了蚩尤,平定天下而受到各部落的拥戴,因而取代神农氏为帝王,以土德王,土为黄色,故称“黄帝”。黄帝曾孙高辛氏继帝位后,即为帝喾。帝喾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其后裔有部分得姓为子姓。

  历经夏、商两朝,在商殷末年,纣王残虐无度,民不聊生。帝喾的后裔西伯姬昌因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使其诸侯国周势力日渐强大。姬昌就是闻名后世的周文王。周文王死后,其子姬发(周武王)出师伐纣,在姜子牙和其弟周公姬旦的帮助下,推翻了商殷,建立周朝。周武王死后,成王姬诵尚年少,周公姬旦摄政当国,平定武庚叛乱后,还政于成王,进行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国。周公姬旦之子姬伯禽(一说为周文王之子)受封于鲁国(今河南东北部至山东省南部一带)。

  句须,西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人,管理鲁国的匡邑(今河南长垣西南),为匡邑的最高长官,因以辖地匡为氏。

  但是,匡句须原本姓什么?是谁的后裔?

  据查,湖南常德、耒阳等匡氏支系族谱记述匡句须为周文王姬昌之后,江西修水县匡氏族谱记载“匡姓出于子姓”。而子姓又出于姬姓,姬姓为黄帝之姓。这与有关姓氏专著如《中华姓氏通书》、《中国百家姓寻根》等书中考证、记载的“匡姓出于姬姓”是相吻合的。

  因此,句须公原为姬姓(或子姓)是有据可依的,乃是黄帝的后裔,帝喾的后代,因其在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任鲁国匡邑长官,故以匡为氏,是为姬裔匡氏。秦汉后因姓与氏已合为一,匡句须后裔以匡为姓氏。匡姓自句须公肇氏,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p#副标题#e#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