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美文 · 美林

2017-07-13    阅读 339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美文·美林

——品《王堰村有个鸟语林》感悟

《荆州日报·监利新闻》,2014年8月8日4版头条报导了该报记者廖含嫣采写的《王堰村有个鸟语林》一文,以及我县知名摄影师徐祖林拍摄的两幅鸟林图。编辑部在正文前加了编者按“洪湖西岸的汴河镇王堰村,‘鸟林’很有名气,白天晚上成群的白鹭在村庄周围翩翩起舞,树林的鸟巢一个接着一个,树梢上白茫茫的一片;鸟语声声,如歌如诉。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儿得以充分印证。”编辑部还破例在文尾载了《记者手记》“身处喧闹的城市,谁也不曾发现王堰村这个乡村里,有这样一片美丽的鸟语林。村民爱鸟、护鸟,人鸟和谐相处,是现代社会难得一见的景象。我们既想让世人知晓王堰村的美丽之处,却又担心人们的活动轨迹,会破坏这片美丽的地方。希望王堰村村民延续护鸟的好传统,也希望世人停止对鸟类的伤害,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林美,鸟美,环境美;文美,图美,更有人的心灵美。当记者刚进村,两个骑着摩托的小伙见记者拿着大包小包,就警惕地盘问,“你们是来拍鸟的,还是来打鸟的?”记者说明来意后他们才放心地离开。养殖户刘喜娇是嫁到村里的媳妇,见白鹭最爱吃龙虾、鳝鱼,为了防鸟,采取了许多办法,尽管因鸟多影响产量,但她和村民从不伤害鸟儿。特别是年近八旬的匡萃光老人,在风雨交加的一个漆黑深夜到树林里查看,是否有鸟窝被吹落,当发现一个鸟窝倒扣在地上,里面有几只湿透了的幼雉,心痛极了,连忙把他们捧回家,用毛巾擦拭干净,给他们喂食,第二天雨停了,又把他们送还原处。王堰村从青年到老年以及村媳妇如此爱鸟、护鸟的生动情节,你能不感动吗?“记者手记”言简意骸,期盼生态文明,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心灵跃然纸上。我们全社会若都能像王堰村村民那样爱鸟护鸟,若能与记者的呐喊同声相应,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我们的人民将会更加幸福安康。

八月初正当酷暑,记者顶着烈日,走进湖区,走进树林,走入农户,经过实地探访,才收获了关于鸟的美丽故事,才写出了声情并茂,通篇充满佳句,异彩纷呈的好文章。我反复静静地细细品味,如沐春风,如饮清泉。文中有这样一段点题的描述:“这里是侯鸟理想的中转站,是当地鸟儿幸福家园。每天清晨,鸟儿开起了音乐会,有独唱,有对唱,有四重唱,更有大合唱。鸟声,一声接着一声,一浪高过一浪,十里八乡都能听到它们欢乐的歌声。”“鸟林、鸟群、鸟声,成当地一大美景。”

读这样的文字,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难道不是人们所期盼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鸟语花香的生存环境吗?记者的文章不单是告诉人们“王堰村有个鸟语林”,而是要让“真”被人看见,“善”被人感受,“美”被人发现。是给社会注入有价值的正能量,也是给社会一种正确导向。读了这样的文章,会让人“先是感动,再是心动,最后是行动。”通过众人不懈努力,在全社会逐渐形成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的浓厚氛围。现在党中央正在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战略目标。

“鸟林”小文稿,联系着国家发展的大目标。引发我的无限遐思、联想与共鸣。在我的印象里,王堰村与尹桥村毗连相依,两村之间只隔着一条约八米宽的小溪,那是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明代前,此地为“古坊”,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监利匡氏先祖自江西太和避难迁此,肇基创业,围垸造田。一世祖世隆公幼年习文练武,深通兵法,后任荆州右卫,因屡立战功,调陕西镇守潼关,年老解甲归田。他有两大特点:一是爱林、爱鸟、爱花;二是兴教办学,重视子孙的教育培养。明代中叶,一个从江西迁来不久,不满千丁的小家族,竟出现了“五举三进士,间壁两知州,四十八秀才”。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为世人景仰。此地有一方圆百亩高地,先祖们在上面栽满各种树木,后引来各种鸟儿,特别是树梢上老鹳鸟窝一个挨着一个,人们便称此地为“老鹳窝”,沿袭至今。湖区水田多,没有白田,菜地都很少,对高坡是寸土必争,但直到“文革”前没有人开垦这片林地。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监利匡氏肇基始祖古墓群就在这里,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仍保存完好。前些年,县历史博物馆孙馆长、王工等专家到那里实地考查,后经县人民政府行文批准:“匡氏古墓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了该村另一个历史之谜。西距“鸟林”不到一公里的村子后面,另有一块约20亩芳草凄凄的滩地,即使大跃进年代和困难时期到处挖坟开荒,那两个村没有人动这里一分地。专家们访问的老人们说:这是先祖的“跑马场”“后花园”。他们早晚常到树林里观鸟,到后花园赏花,教子孙沿花园练习跑马;也有人说,是“奶奶坟地”;还有人说,是“老东”(指侵华日军)修的简易飞机场。狡猾的日军几次进攻国军“一二八师”腹地柏子桥和柳关,均惨遭失败。1943年春,最后一次改道沿林长河后河尹桥、王堰、项河等村一线驻扎,在项家河搭浮桥越牛脑湖直袭柳关,乘虚而入(柳关驻军因有牛脑湖这一天然屏障,在这一面没有布防)。不论哪种说法,而那里的人民数百年来保护了那块原生态的遗滩,与“老鹳窝”村前村后,一东一西,一林一草,交相辉映。这体现了他们的历史文化情结和文物意识,环境意识。同时,也为未来发展留下了空间。这在当今是多么难能可贵!

读了“鸟语林”的报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查阅匡氏族谱,发现了与“鸟语林”相关的《老鹳窝记》。特将这篇封存多年的历史文稿奉献给读者,便于更好地理解“鸟语林”的历史渊源,从而敬重历史,敬畏自然,还历史以本来的自然面貌。尽己所能,爱林、植林,爱鸟、护鸟,养花、种草,保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